联盟观点
【研氢】荷兰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
发布时间:2025/10/05 08:30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以下内容为《荷兰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报告全文:
荷兰氢能发展背景
荷兰作为《巴黎协定》的签署国,将去碳化承诺写入法律,将氢能视为克服全面脱碳根本障碍的关键技术之一。
能源降碳需求方面,特殊的地形特点和气候变化因素促使荷兰寻找能源脱碳解决方案,氢能有望发挥重要作用。荷兰被称为“低洼之国”,有一半国土海拔低于一米,约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严重影响其生存环境,促使荷兰不断完善国家能源和气候政策体系。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荷兰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为欧盟整体可再生能源目标和能源效率做出贡献;提出了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降低55%,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此背景下,氢能作为传统能源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荷兰应对气候危机、实现能源零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天然气供应链变化和国际局势不稳定等因素促使荷兰转向海风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开发。荷兰地处欧洲大陆西北部,北海油田延伸区域,天然气储量相对充足,曾是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拥有西欧地区最大天然气田格罗宁根气田(Groningen Gas Field),是荷兰重要的天然气来源。然而,由于天然气开采过程引发的地震和环境危害问题,荷兰政府对待天然气田开采态度逐步谨慎。2024年4月,格罗宁根气田已通过立法永久关闭。同时,由于部分进口天然气的供应受到国际局势影响,导致荷兰能源应用成本上涨。因此,亟需调整能源策略,加大对风能、太阳能和氢能开发与投资,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并加强资源储备,提高能源供应链韧性。
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为荷兰能源转型和布局氢能奠定资源优势。荷兰地处欧洲北海沿岸,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且增产潜力大。至2030年,荷兰在北海区域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容量计划达到21吉瓦,并有望在2040年扩大至40吉瓦,在2050年扩大至72吉瓦。太阳能方面,荷兰平均日照时间约1500小时/年,是欧盟太阳能发电占比最高国家。地热方面,目前荷兰有16个大型供热厂运行,约有50,000个独立的地热供暖系统。荷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电力系统中占比已达到50%以上,正通过构建稳定长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框架,同步布局氢气生产设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消纳,建立多元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夯实能源自主能力。


图丨荷兰海上风能路线图及海上风电场
相对完备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及能源化工产品运输港口为荷兰打造未来欧洲氢能中心枢纽提供设施基础。管道方面,依托国内天然气储量优势,荷兰建立了拥有较为发达的天然气管网,总长超13万公里,随着国内天然气开采停止,荷兰政府正研究对现有天然气管网进行氢气输配改造,后期可为氢能的输送和分配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打造荷兰“国家氢气骨干网”。港口方面,荷兰位于北大西洋航路和欧洲大陆出海通道的交界处,面向北海,背靠欧洲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荷兰鹿特丹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物流和工业中心之一,拥有极其先进的集装箱和货物处理设施,是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品运输枢纽,也是荷兰通往欧洲大陆其他地区的门户,可支撑荷兰在氢能进口、生产、储存和分销等重要环节发挥作用,推动荷兰从欧洲主要天然气中心转换为欧洲主要氢能中心。
依托交通装备制造、港口建设以及各科研机构在传统能源领域的丰富研究经验,可提高荷兰氢能装备制造及科技创新水平。工业基础方面,作为西北欧的交通枢纽,荷兰在港口起重机、装卸设备、码头运输车辆、舷梯、升降机、秤重机和储运设备等港口设备生产方面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渔船、挖泥船、气罐船和冷藏船等特种船舶制造能力高;荷兰达夫卡车在欧洲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荷兰福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航空技术企业,致力于航空架构、电气系统等业务。科研能力方面,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TNO)是全球领先的氢能源应用研究机构,有超过15个研究部门,致力于创新建设涵盖氢能生产、基础设施、存储和应用的全产业链。荷兰还建有多个能源相关的创新实验室,比如,阿尔克马尔的生物质气化和绿色气体技术创新园,鹿特丹的H2Energy实验室,格罗宁根的水力发电站百万瓦特测试中心以及氢能创新网络,恩斯赫德的电池安全测试实验室等。
荷兰氢能政策体系
2020年前后起,荷兰通过一系列战略政策全面梳理发展氢能的必要性,明确发展氢能路线决心,细化产业发展路径。2019年,荷兰制定《国家气候协定》,提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49%、到2050年减少95%的气候目标,低碳氢经济被确定为碳减排战略的关键部分,计划到2030年具备3~4吉瓦电解制氢装机能力。2020年,荷兰《政府氢能战略》出台,认为氢气将在能源和原料转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难以减排的行业。2022年,荷兰发布《荷兰氢能路线图》,进一步详细描述了至2030年前后氢能发展路径。2023年,气候目标更新,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原2030年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49%提高至55%,原2050年减少95%提高至实现碳中和。

图丨荷兰氢能路线图目标
荷兰以电解水制氢环节为补贴重点,将氢能纳入能源激励计划体系,同时出台专门的氢能补贴计划。荷兰通过“DEI+(能源创新示范计划)”鼓励氢能领域的创新试点。在DEI+中,氢能项目可获得25%~45%的投资补贴,最多不超过1500万欧元。2020年,电解水制氢被首次纳入荷兰“SDE++(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其最高补贴额为每兆瓦时300欧元。在氢能专用计划方面,在2024年,荷兰出台“OWE(大规模电解生产可再生氢补贴计划)”,这一计划的补贴总额可达10亿欧元,补贴涵盖工厂建设投资及五至十年运营成本,旨在弥补与灰色氢的价格差距。此外,荷兰国家增长基金也通过“GroenvermogenNL计划”为氢能及化学领域的研究、示范、投资、推广、创新、转换、重建和培训提供资金支持,该计划近期获得了超过8亿欧元的资金,将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荷兰氢能产业现状
制氢环节,荷兰氢能生产现以天然气重整制氢为主,依托海上风电资源,正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制氢路线。荷兰是欧洲第二大氢气生产国,已建成氢气产能约150万吨/年,年产量超110万吨,其中大部分的氢气是以天然气为原料通过甲烷蒸汽重整工艺制备的灰氢,以及配备CCS设备的蓝氢。在电解水制氢方面,根据国能氢创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荷兰已投运电解水制氢项目13个,电解槽总装机量约14.5兆瓦。2019年,荷兰北部获得欧洲2000万欧元资金支持,打造了欧洲首个“氢谷”,并形成了荷兰北部氢能经济区域网络-Hydrogreenn,专注于氢能商业化开发。近年来,荷兰高度重视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应用,如位于荷兰北海的离岸制氢平台PosHYdon项目采用海上集中式电解水制氢方案,于2023年10月首次产出绿氢;同样位于北海的Nort H2项目总投资约80亿欧元,计划到2030年在北海建成3~4吉瓦的海上风电场,所发绿电完全用于绿氢生产。
储运环节,荷兰将天然气储存经验应用于氢气储存,并依托天然气管网打造全国及跨国的氢气管道网络,同时布局氢气进出口枢纽建设。储氢方面,荷兰天然气管网运营商Gasunie正推动开发大规模储氢场地,其子公司Energystock将开发四个新氢洞穴,总容量为20000吨,项目于2021年9月注氢气,预计2026年开始全面运行。输氢方面,荷兰已建成氢气管道总长1000公里,同时对13.6万公里天然气管网进行输氢改造。未来,根据荷兰《国家氢气网络计划》,荷兰的氢气管道将贯通进口终端、氢气生产设施以及荷兰、德国和比利时的主要工业集群,管网初始容量将达到10吉瓦,总投资15亿欧元。港口基础设施方面,鹿特丹港是欧洲最重大的能源港口,围绕氢能贸易的港口生态建设作为荷兰能源转型计划的一部分持续推进,政府将利用港口交通优势打造氢气多式联运体系,鹿特丹港务局和相关能源企业正探索开发必要的基础设施,为进口绿氢并进一步分配到欧洲其他地区奠定基础。在鹿特丹港务局的推动下已在氢气进口基础设施建设、替代燃料船舶补给、绿色氢气走廊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

图丨2030年荷兰氢气运输网络规划
应用环节,荷兰在交通、电力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加快氢交易平台建设进程。交通方面,根据国能氢创统计,截至2024年,荷兰建成加氢站近5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700辆。电力方面,德国RWE集团计划在埃姆斯哈文港口改造一家天然气发电厂以实现掺氢发电,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投决;阿姆斯特丹港规划建设欧洲最大的氢能发电厂。氢能交易方面,荷兰主导了氢能交易平台HyXchange计划,通过整合认证、交易与物流体系为全球氢能进口国及相关欧洲国家或地区开展氢能交易提供机制和平台,HyXchange计划已获得Gasunie、鹿特丹港、阿姆斯特丹港、格罗宁根港、北海港等市场参与者支持。依托HyXchange,荷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为氢气签发绿色原产地证书的国家,并结合荷兰电力市场现货价格与可再生能源来源证书成本发布绿氢价格指标Hyclicx,为绿氢交易提供市场指导。
国际合作方面,荷兰计划利用其在全球油气物流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欧洲低碳氢的生产和运输中心。荷兰已与比利时、德国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协作推动西北欧氢能产业发展;与沙特签署相关谅解备忘录,未来将从沙特进口大量绿氢;与摩洛哥达成绿氢投资协议;与南非、丹麦共同发起成立了一项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的绿氢基金;此外,荷兰还与纳米比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提出建立绿色走廊,促进两国建立氢气出口贸易关系。
荷兰发展经验总结
系统规划氢能产业的发展路径,明确各阶段目标及潜在问题的应对策略。《荷兰氢能路线图》作为荷兰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文件,清晰地描绘了到2025、2030年以及未来的详细目标;荷兰政府为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与瓶颈制定了有力的应对策略,涵盖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氢能安全认证、技术创新和区域合作等多个关键领域;同时为了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荷兰政府明确了每个关键领域的参与主体,包括经济事务及气候部、荷兰企业发展局等政府部门,确保了计划的执行性,使得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变得可追踪、可评估。
充分利用既有输气管网、物流基建、工业集群,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氢能产业发展。荷兰利用其庞大的输气管网和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网络连通优势,将港口工业的大量灰氢、蓝氢的制备、运输以及输气管网等基建紧密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规模化的氢能供应网络,夯实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同时,荷兰利用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完备的物流基建以及规模化的化工和钢铁产业,形成了高效的氢能应用集群,从而稳步构建起完善且高效的氢能产业生态系统。
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氢能伙伴关系倡议,推动氢能产业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在欧洲层面,荷兰将欧洲视为其氢能发展的主要阵地,通过五边论坛(由比荷卢经济联盟、德国、法国、奥地利和瑞士组成)等伙伴国家,在欧盟框架内就氢能标准、市场激励措施和市场监管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沟通;与北海周边国家进行了磋商并建立双边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国际舞台上,荷兰积极加入氢能和燃料电池经济国际伙伴关系(IPHE)、国际能源署(IEA)、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lean Energy Ministerial)和创新使命(Mission Innovation)、IPCEI(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等多个氢能领域的国际机构/倡议,推动氢能项目的实施、氢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商业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