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观点
-
氢能版「苏超」PK,产业化征程再启
当“苏超”联赛的热浪席卷全国,绿茵场上球员的汗水与拼搏点燃夏日激情,看台间球迷的呐喊与欢呼诠释着全民足球的赤诚。与此同时,一场同样紧张激烈、关乎绿色未来的“苏超”也在江苏高邮火热进行。7月8日至9日,在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专精特新企业技术路演赛现场,近40家氢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轮番登台展示创新实力。这里不见“劲旅交锋”,却汇聚技术驱动氢能未来的精悍力量;不见赛场的“攻防厮杀”,却不时碰撞技术与
2025-07-11
-
「看不见」的氢泄漏,如何精准捕捉?
在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氢能凭借零污染、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正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公交车、重卡的氢能动力系统,到工业园区的分布式能源站,氢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然而,这种清洁能源在带来绿色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氢气以分子级的“身影”穿透管道缝隙,当微小泄漏在复杂环境中悄然扩散,氢安全议题便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理论探讨,而是关乎产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命题。微泄漏:难以捕捉的风险图
2025-07-04
-
【研氢】我国推动国际氢能产业合作及相关建议
近年来,我国积极制定氢能产业政策,推动氢能技术和产业稳步发展,充分利用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加强氢能产业交流合作。通过持续推进,我国氢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氢能发展,合作成果日益丰硕,海外市场开拓效益正逐步显现。我国参与国际氢能产业合作动态图丨由中国电建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首个可再生氢项目开工整体情况政府层面,与多国(地区)开展氢能领域创新合作,拓宽对外能源合作维度与深度。国家层面,自2019年起,中国先后与
2025-07-02
-
如何激活氢基衍生品市场?
图丨全球首个绿氨碳减排方法学发布激活氢及氢基衍生品市场,关键在于“政策支撑”与“标准认证”的协同发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氨、醇生产国和消费国,加速构建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框架并积极参与引领国际标准互认,不仅关乎“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更是抢占全球氢经济价值链制高点、塑造未来绿色能源话语权的战略抉择。6月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正式发布了《巴黎协定》6.4条机制(Article 6.4 mechanism)下的
2025-06-27
-
【安全生产月】打好标准、法规、监管「组合拳」,拧紧绿氨生产「安全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氢能产业向绿氨、绿醇等“泛氢”方向发展已成全球共识。当前,绿氢及其衍生物绿氨作为零碳燃料替代航运传统化石燃料前景广阔,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多国均在积极布局氨动力船舶技术路线。同时,基于绿氢合成绿氨的项目正逐步落地。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数据,全球已开工建设的绿氨项目产能达每年350万吨,远期规划产能则高达每年7500万吨。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贯穿于绿氨生产、储运
2025-06-25
-
锁「鲜」到户 「氢」凉一夏
炎炎夏日,果蔬生鲜、速冻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冷链运输行业迎来“旺季”。恰逢电商平台618购物狂欢节,从岭南荔枝到渤海海鲜,从高原鲜菌到江南时蔬,一辆辆氢燃料电池冷藏车疾驰在全国路网,将源头锁鲜的瓜果生鲜高效送达城市餐桌,让千家万户享受“舌尖上的新鲜”,更为区域特色农产品打通了低碳出圈的“鲜”行通道。根据《开启绿色氢能新时代之匙: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受技术突破和规模化推动带来的降本影
2025-06-13
-
【研氢】生物质制甲醇产业链及技术分析
甲醇是重要基础化工原料之一,应用场景广泛。全球范围来看,近三分之二的甲醇会用于生产甲醛、乙酸和塑料等其他化学品。国内来看,甲醇产业下游的第一大需求场景为甲醇制烯烃,占甲醇消费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重点国家发布实施鼓励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燃料发展等政策措施,绿色甲醇作为低碳燃料的需求规模显著提升,或将成为未来甲醇需求主要的增长点之一。产业链分析目前国际上对于绿色甲醇的定义还没有统一标
2025-05-16
-
【研氢】绿色合成氨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绿色合成氨(以下简称“绿氨”)被认为是潜力极大的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燃料,其生产过程可实现零碳足迹。目前我国合成氨行业主要采用哈伯-博施法(Haber-Bosch)工艺,所需氢气大多来自传统化石能源制氢,氨合成环节需保持高温高压环境,全生命周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绿氨主要是通过绿氢替代和绿电供能,取代传统化石能源供热供电供氢,实现生产过程零碳排放。由于氨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易液化、易储存等特性,推动氨的燃料化利用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