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氢闻天下丨工信部公示氢车补贴清单;江苏省首台(套)名单发布;氢能换罐等两标准工作组成立;丰田展示便携式储氢弹盒
发布时间:2024/10/13 08:00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国内新闻

我国氢能换罐地方标准、富氢水稻团标准工作组成立
近日,我国第一个氢能换罐地方标准、富氢水稻团体标准工作组在“2024上海·国际氢能高峰论坛”上正式成立。两项创新氢能标准工作的启动,将有助于为氢能产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目前,上海市和内蒙古乌海市两地政府正在支持换氢模式,将上海杰宁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换氢技术落地作为示范项目,同步启动标准工作。同时,富氢水稻、富氢草莓的推广同样需要相应的标准建设,并把控好食品安全红线。

工信部公示氢车补贴清单:上汽商用车、东风汽车等公司上榜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21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终审和2022年度补助资金预拨情况的公示》。公示显示,在2016—2021年间,共有10个车企15款车型405辆汽车获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应清算补助资金,应清算补助资金为1.69亿元。具体来看,云南五龙以200辆位列第一,中通客车与金华青年以68辆和60辆分列二三名。同时,上汽商用车、上海申龙客车、成都客车、中植汽车(淳安)、江铃重汽、广州环卫、东风汽车等公司均上榜。

2024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名单发布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4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名单,105个装备入选。魔方氢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M-FCSPL-500-01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生产线、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JSDJ S1-1000/1.6型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LHCCM480CA/A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精密涂布高端成套装备、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DXH 民用低温液氢储运容器、靖江市亚泰物流装备有限公司C019A-019-0001型镁基固态储氢装备等涉氢装备入选。

重庆市加力打造应用场景,推动数字能源产业规模上新台阶
10月10日,2024中国(重庆)数字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在重点领域发展、打造应用场景、政策支持三方面的下一步重点工作,他表示,重庆市将通过开辟储能新赛道、培育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新优势、打造氢能新高地,以及建设跨省域“氢走廊”等措施,推动产业规模增长。据悉,大会将于10月14日至18日举行,旨在构建全方位交流展示平台,发布电力行业数字化发展报告。

图案化“人工树叶”实现定制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岗团队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一种仿生图案化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面板,该面板能够在可见光的驱动下将水自发裂解,产生化学计量比的氢气和氧气。受自然界光合作用启发,研究人员通过微纳集成工艺,在氟掺杂氧化锡透明导电玻璃上创制了“人工树叶”,实现了产氢光催化材料与产氧光催化材料两种半导体间隔交替分布的条带图案,有效促进了光生电荷的转移和空间有序分离。这一技术方案具有通用性和模块化组装的潜力,能够显著降低规模化应用的门槛。目前,这一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中国能建广东院成功中标香港特区政府首个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实用规范编制项目
近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广东院)成功中标香港特区政府首个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实用规范编制项目。该项目基于《香港氢能发展策略》,旨在为香港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建立全面的操作和实用规范,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在香港地区的安全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卧龙英耐德正式发布国产兆瓦级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设备

10月10日,卧龙英耐德(浙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台兆瓦级AEM水电解制氢设备——AEM Nexus 1000。该设备具备设计紧凑、运行高效、维护简单、智能控制的优势,系统寿命达8万小时,制氢量为210标方每小时,功率为1兆瓦,采用了先进的阴离子交换膜技术。其电流密度高达8000安培每平方米,直流效率为4.2千瓦时每标立方,全系统效率为4.8千瓦时每标立方。该设备能快速响应动态负载变化,输出压力高达3.5兆帕。卧龙英耐德总经理周祖平表示,目前国内外多个超10兆瓦订单的新项目正在洽谈,预计2024年底将具备50兆瓦年产能能力。

远景氢能源科技取得中水制纯水耦合水电解制氢系统专利
10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显示,远景氢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近期获得一项新专利,该专利名为“一种中水制纯水耦合水电解制氢的系统”,专利号为CN 221810419 U,申请日期2023年12月。该系统通过集成过滤、超滤、多级反渗透、电去离子、除硬、浓水反渗透、纳滤、双极膜、脱水干化、浓缩、水电解制氢和结晶等多个单元,实现了高效利用城市中水进行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以供应电解水制氢的需求。系统还与风电或光电供能系统相连,利用绿电能源,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该技术有望为制氢工厂提供超稳定电源,对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具有积极影响,推动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

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10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启动了总投资达1700亿元的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岔哈泉工业园区,依托新疆哈密地区独特的富油煤炭资源和丰富的风光资源,整体按照“煤、油、气、化、热、电、新能源”一体化模式和“基础产业规模集聚、中下游产业高端提升、新兴产业创新突破”发展路径规划建设,核心工艺采用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以及我国自主的新一代煤间接液化技术、石脑油甲醇耦合裂解技术,同步应用新能源绿氢与煤化工耦合技术。据了解,项目将分阶段建设,规划总投资1700亿元。其中,一阶段投资900亿元,包括建设1500万吨/年的岔哈泉一号露天矿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配套新能源等项目,预计2027年底建成。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实施储能技术示范项目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正在加速建设全钒液流储能融合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国内首台套耦合“绿电+大容量储能+绿氢”的技术,通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将光伏绿电整合到煤化工生产中。项目计划建设5.5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并通过储能系统和绿氢系统的协同优化,实现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耦合。该项目预计将在年底或明年年初建成,并为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提供供电保障。这标志着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在推动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融合、构建多能源互补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能建华北电力设计院新增氢能国家发明专利
10月9日,由杭氧配套的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项目的6套11万等级首套空分设备成功出氧。该项目创新采用了绿氢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协同生产工艺,总产能300万吨/年,其中40万吨是用绿氢替代煤炭进行生产。据了解,宝丰能源内蒙古11万等级空分设备采用了杭氧自主研发的先进精馏塔制造技术,应用了杭氧研制的高压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和大口径分子筛切换三杆阀等核心关键部机。该技术在同等规模工程项目中,具有设计制造和建设周期短,国产化率和国产化水平高等特点。

清能科技直接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正式发运

9月21日,陕西清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直接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正式发运。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电解水制氢对水质的严格要求,无需淡化处理即可利用海水,降低成本并减少地域限制。技术亮点包括高效催化电极、升级槽体材料和结构,有效抑制氯气产生和离子沉降,同时副产盐,提高经济价值。该技术不仅可与海上风电和光伏耦合,还可用于处理内陆盐碱水等,提升高盐废水再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据了解,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有望成为可持续制氢的重要途径。

江苏省无锡市投放10辆氢能源生活垃圾转运车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引入了10辆31吨级勾臂式氢能源生活垃圾转运车。这些车辆搭载了博世氢燃料电池系统,加一次氢只需5分钟,续航能力可达500公里,且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据了解,新吴区此次采购的10辆氢能源生活垃圾转运车,其中5辆车分别在硕放、旺庄、江溪、梅村、鸿山5个垃圾转运站“上岗”,其余5辆将等新吴区生活垃圾转运中心年底建成后投入使用。

西昌电力拟与西昌国资全资子公司设立合资公司投建新能源业务
10月10日晚,西昌电力宣布将与西昌国资授权的全资子公司和源建设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新能源业务的开发。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西昌电力和和源建设分别出资2550万元和2450万元,持股比例为51%和49%。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运营,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储能电站、氢能等项目的投资建设。此举旨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与合作方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市场。

美锦能源拟重组收购多家煤矿资产
10月10日,美锦能源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暨关联交易预案,计划收购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锦源煤矿51%股权,以及山西弘弛鼎盛投资有限公司和山西苏扬鼎盛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各持有的正旺煤业和正城煤业49%股权。该交易不涉及募集配套资金,发行价格定为3.61元/股。此次交易旨在巩固公司在煤炭行业的地位,实现“煤-焦-气-化-氢”一体化产业链的补链和强链。公司预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将有所增长。当前,标的资产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最终交易价格和股权结构变化仍待确定。

中煤2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获备案
10月8日,中煤林西风光制氢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获备案。备案显示,该项目单位为中煤(林西)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144055万元,计划建设起止年限:2025年9月至2027年9月。据悉,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工业园区东南侧,距林西县约10千米,总用地面积11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生物质制甲醇工程规划每天消耗牛粪2000吨,可实现绿色甲醇年产20万吨。风光制氢工程规划建设一座制氢能力3.2万标方每小时的制氢站,并配置电解槽、储氢球罐,根据文件要求及项目需求配套建设规模风电、光伏和储能。

俊瑞绿氢与新工绿氢签署电氢装备及系统产品协议
10月8日,俊瑞绿氢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电氢装备及系统产品协议。双方预计3年内向市场推广电解槽设备1吉瓦、制加氢站成套设备200台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10000台套、氢能发电站500座、撬装式加能站1000座、储能站500兆瓦时、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5000台套、氢碳云平台200套、虚拟电厂一体化平台200套及天工电氢小程序等。根据计划,俊瑞绿氢将在今年完成20个规模化制绿氢项目的EPC招标工作,20个项目均规划40套电解槽,年产绿氢1.44万吨。
国际新闻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
当地时间10月9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报告预测,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激增,可接近实现三倍增长目标。报告首次包含可再生燃料章节,探讨生物能源、生物气体、氢能和电子燃料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作用及其在各行业脱碳潜力。此外,报告还研究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包括推动部署的政策趋势、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制造、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电解槽和氢能生产的产能、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前景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系统集成及电网接入排队等。

麻省理工学院推出高效塔式太阳能热化学制氢技术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化学制氢(STCH)技术,能将太阳能利用率提升至40%,为长途运输工具如卡车、轮船和飞机提供零排放动力。该技术结合聚光太阳能发电厂收集的阳光,通过太阳能热化学制氢系统吸收热量分解水产生氢气。其中,麻省理工学院还优化了常规概念性STCH系统的两步热化学反应,系统可通过热辐射交换热量回收热量,并采用第二组反应堆在低温下运行,无需能源密集型真空泵即可去除金属锈迹。两个反应堆系统连续运行,并产生单独的纯氢和氧流。

巴西投资10.9亿美元建立清洁氢枢纽
近日,巴西政府宣布,将投资60亿雷亚尔(约合10.9亿美元)建设清洁氢中心,以推动难减排行业的脱碳进程。该投资计划将通过与气候投资基金(CIF)合作,利用巴西的能源资源和工业能力,助力巴西到2035年实现低排放氢气中心的目标。该战略涵盖氢气生产全产业链,包括生产、储存和运输,旨在将各个经济部门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氢能源网络。此外,巴西还计划公开征集符合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低碳氢能项目,并将其纳入国家投资计划。

绿氢开发商Ohmium计划在美新建零排放运输网络
近日,绿氢开发商Ohmium International宣布,将与合作伙伴在美国华盛顿州刘易斯县新建的零排放中转站安装900千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系统以生产绿氢。该系统利用当地水资源和清洁电力,为氢动力公交车提供燃料,将有助于简化物流和燃料输送。据了解,该电解槽日产绿氢达400公斤,可以满足10辆氢能公交车的需求。

英菲尼迪月球燃料电池完成500小时寿命测试

近日,英菲尼迪(Infinity)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交付了一个燃料电池原型,用于月球应用的地面测试。该技术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变革性发展再生燃料电池项目”下推进,已成功完成500小时寿命测试。这种先进被动除水(APWR)燃料电池能在微重力下进行被动水管理,并在太空热真空环境中运行。公司还制造了第二个测试产品,即将进行5000小时的扩展测试,测试时间甚至可能延长至10000小时以上。这一进展是NASA开发燃料电池技术的重要步骤,对月球任务具有潜在意义。

挪威船级社批准LOHC技术用于氢动力船舶项目

近日,挪威船级社(DNV)原则上批准了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技术在氢动力船舶项目中的应用。该动力系统包括一个LOHC释放单元和一个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能够根据船舶需求,从苄基甲苯这种液体有机载体中释放氢气,并为船舶提供辅助动力或推进所需的电力。这项技术将被安装在一艘名为Edda Ferd的船上,以测试200千瓦的燃料电池推进系统。

丰田便携式储氢弹盒亮相日本移动出行展

10月8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公司将参加于10月15日至10月18日在千叶县展览中心举行的2024年日本移动展。丰田本次主要展品有使用液氢动力的卡罗拉赛车、sweep储能系统等,其中便携式储氢弹盒为首次展出。据了解,该弹盒体积小、重量轻、可便携,可用于燃料电池供电、烹饪等各种日常情景。在展会上,丰田与林内公司共同开发的氢燃料炊具也将作为使用便携式储氢弹盒的范例展出。

阿联酋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与多家挪威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和绿氢
近日,阿联酋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Masdar)与多家挪威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和绿氢。首先,Masdar与挪威原油供应商Equinor签署了一项战略框架协议,旨在加强两家公司在现有项目上的合作,同时探索新的风险投资并加强供应链合作。其次,Masdar还与能源转型基础设施投资机构ICP Infrastructure、挪威绿色能源和工业开发商Aker Horizons Asset Development两家公司签署协议,分别探索在欧洲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和“电转绿氢”价值链上的合作机会。最后,Masdar与挪威化肥企业Yara达成协议,探索在“电转绿氨”价值链上的合作和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