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创业大赛
造梦先锋,中国氢能联盟点燃氢能创新引擎的「火种」
发布时间:2023/10/20 00:00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赴一场 “氢”风送爽的造梦之旅,9月14日,2023中国(嘉兴)氢能产业大会暨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浙江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成功举行。150家优秀的氢能企业群雄逐鹿,最终由深圳氢致能源有限公司荣耀夺冠,为这场决赛圆满收官。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 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家部委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骨干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于 2018 年 2 月共同发起成立的行业组织。
百舸争流,奋楫争先的2023氢能专精特新大赛,是国内首个全领域氢能创业大赛的焕新升级。中国氢能联盟砥砺奋进,自去年精心筹办了第一届氢能专精特新大赛之后,又为今年大赛灌注了新的内容和精神,让参赛者在“会、赛、展、服”一体化综合性服务平台进行思想碰撞,激发出创新、创业的火花,缔造出可圈可点的成果。
走入4座氢能重点城市,
实现「以赛强企,以赛聚才」
作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中国氢能联盟成立五年来,成员单位从 20 家发展到突破 200 家,遍布全国 25 个省市区,涵盖了氢能全产业链重点企业、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中国氢能联盟通过充分的考察和调研,选定三场预赛和最终决赛分别在北京、鄂尔多斯、常熟、嘉兴举办,这些城市都是氢能产业重点城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 | 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鄂尔多斯站开幕式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到了“氢能独角兽之都”的北京,已经是最后一场预赛。35家优质氢能中小企业创新企业和项目分为“应用组”和“制氢组”参赛路演,竞争晋级决赛的最后名额。
在大赛推进的过程中,中国氢能联盟不仅通过竞赛路演发现氢能企业的潜在新星,为行业新星链接投资机构和合作资源,还助力了地方区域的氢能产业发展,为全产业链赋能更加丰富的生态,进一步加速当地氢能产业生态的成熟。不同于第一届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今年用走进城市,加深企业与城市的合作,最终实现政产学研用的有效对接。

全程参与了大赛的组织、评选工作的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这一大赛已成为氢能行业创业品牌,不但助力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还实现了与氢能重点区域同频共振、互助互赢。



决赛当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致辞,“氢能是一个年轻并充满无限想象的战略性朝阳产业,需扎实做好自主创新,循序渐进推进试点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力争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业链自控,掌握国际氢能话语权,需要业界形成合力、持续努力。”干勇表示,希望中国氢能联盟通过专精特新大赛品牌,促进企业走上更好更快的创新创业道路,参赛企业通过大赛平台不断奋进、持续创新,携手推动氢能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表示,几个月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参赛单位踔厉奋发,碰撞思想,积极展示创新成果,在氢能领域形成了繁荣发展新局面。大赛相关内容高度契合氢能中长期规划重点工作任务,对于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深入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和氢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不仅如此,在大赛圆满落幕之后,中国氢能联盟还将以其他的方式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发光发热,贡献力量。在新华网“与氢同行-星火对话”的活动中,氢能领域政商学界人士齐聚一堂。作为圆桌嘉宾,中国氢能联盟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天才指出,在未来,中国氢能联盟将秉持初心,继续发挥行业的桥梁枢纽作用,从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氢能生态建设、聚焦国际合作三个方面继续为氢能行业做出贡献。
践行国家氢能战略,
采用「以赛引资,以赛兴业」的模式
“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是中国氢能联盟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和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氢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刘国跃指出。
中国氢能联盟不忘初心,坚定履行国家氢能战略的重点任务,打造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指导下,联合国家能源集团共同打造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同时邀请干勇、彭苏萍、衣宝廉、黄其励、顾大钊等院士专家组成“最强大脑”矩阵。
因此,中国氢能联盟一手打造金融、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平台,推动大中小型企业融合发展。纵深加速科技创新创业,选拔氢能产业优质项目,各氢能产业城市组织“与氢同行”系列活动,通过企业路演、融资对接、政企恳谈会、地方氢能产业大会等活动,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氢能先行区域产业配套,聚焦产学研用融多方力量,协同探寻新型商业合作模式,最终“以赛引资”,方能“以赛兴业”。
“从本届大赛来看,2023年的大赛持续集聚氢能创新生态,包括细分规模、处于发展阶段的参赛企业150家。长三角和京津冀依然作为高新技术策源地的状态不变,但是西北、华中的创新优势也逐渐显现。另外一方面,从企业来看,大量的参赛企业处于规模化的发展前期,可以为后期的投融资提供较好的价值。”张岩表示,“从参赛企业的目标来看,虽然融资是主要目标,但是品牌推广和资源对接也成为了参赛的主要需求。大赛引入了大量的政府平台、产融机构和龙头企业,给参赛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从品牌来看,能展现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能助力企业的下一步规模化和协同发展。”
他还提到,“从企业阶段来看,半数企业已经获得了投融资认可。其中一部分是中早期为主的产业结构,有20%多是中后期,剩下50%多未获得投融资。挖掘水下项目成为了大赛的主要方向,同时为产业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遇。”
无论是企业30强还是项目15强,通过大赛平台都有所收获。比如,上海翌晶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制氢组”脱颖而出,得到了行业专家和投资机构的认可;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膜电极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收获了众多投资人的关注。
对这些得到青睐的企业,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建议,他们需要更多开展上下游协同联动和产学研合作,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以技术研发和突破为依托,实现对投融资资源和投融资机构的有效引导。

当然,培植繁育,必有硕果。2022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30强中,超过40%赛后即完成新一轮投融资,披露金额超7.6亿元。今年 5月,2022年冠军中鼎恒盛气体设备(芜湖)有限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拟募集资金10亿元,正式冲刺隔膜压缩机第一股;7月中旬,亚军成都英格利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A轮融资工作,融资总额近亿元;季军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在2022年赛事期间就获得了5.55亿元的B轮融资。此外,有5家参赛企业已入选今年的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干勇也提及此事。“工信部已发布了前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数十家氢能企业上榜了,都是来自中国氢能联盟专精特新大赛的参赛企业。”他感慨道:“去年我也参加了首届氢能专精特新大赛,切实感受到氢能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通过大赛有利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对接、互动,实现了人才、科技、资金的创新要素的积聚。”
而这次的决赛同样成果丰硕。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组织开展的长三角(嘉兴)氢气品质检测实验室、我国首个跨区域万吨级国际氢燃料电池汽车碳资产开发及交易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氢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浙江省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嘉兴羚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助力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成为全球首个零碳氢能园区。
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继往开来。大赛凝聚专家院士,整合投资机构,致力于助推氢能创新成果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促进成果交流与转化,实现互利共赢。氢能产业被视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而赓续壮大的150家参赛企业,如同被点燃的氢能产业创新引擎“火种”,向着氢能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先锋之势,一往无前!
- THE END -